TikTok的命运,对全球商业意味着什么?
美国对TikTok的禁令风波再次迎来新的转折。在美国最高法院迅速裁决支持一项法律——要求TikTok的美国业务要么脱离中国所有者,要么停止运营之后,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将该法律的执行推迟75天。然而,这项命令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仍不明朗,因此眼下的延期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禁还是不禁”的争论中,人们忽略了潜在禁令的影响远不止TikTok本身。围绕该应用程序命运的争论,既是更大趋势的一部分——激烈的美中竞争、日益高涨的保护主义以及对全球互联网施加更多管控的努力——也是这些趋势的推动因素。最终结果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对美国社交媒体公司施加新的限制,改变跨境商业关系,甚至塑造互联网的未来。
换句话说,不论TikTok是否直接影响到你的业务,最终对它的处理所带来的后果,很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公司。
为了理解这些广泛的影响,我联系了三位专家,请他们谈谈这一事件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领导者需要如何做好准备。
地缘政治的新现实
萨拉·克雷普斯(Sarah Kreps),康奈尔大学约翰·L·韦瑟里尔教授、科技政策研究所所长,著有《社交媒体与国际关系》等七本书。
在美国最高法院最近的裁决中,支持要求TikTok美国业务脱离中国所有权的法律,法庭意见将此案定位为“具有变革能力的新技术”案例。然而,事实是,此案以及所裁决的法律,代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无论实施过程如何展开,禁止中国拥有在美国运营的社交媒体应用的法律,是美中科技竞争的一个转折点,其影响范围超出国家安全、数据隐私和第一修正案。它标志着美国采取了更广泛的策略,旨在遏制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AI)、电动汽车和5G等行业的技术影响力。
对企业而言,这一裁决凸显了技术、地缘政治和监管之间日益复杂的交织关系。关键挑战在于,科技竞争不再局限于硅谷或深圳,而是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核心。
要求TikTok剥离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的所有权,否则将面临禁令,这不过是两国间以科技为核心的对抗模式的一个体现。此外,在拜登政府离任前,还出台了一项人工智能扩散政策,限制先进芯片和人工智能模型权重的出口。这可以看作是拜登政府为限制中国获取开发人工智能所需的先进半导体芯片能力而采取的进一步措施。长期以来,美国一直禁止中国的电信公司华为和中兴进入其市场,试图削弱它们对美国通信和市场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加速推动自力更生。对国内芯片制造和人工智能开发的投资,以及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如限制稀土出口,表明两国科技生态系统的脱钩趋势正在加剧。
那么,企业领导者该如何应对这种环境呢?
首先,了解地缘政治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除了了解自身行业外,企业领导者现在还必须关注关键政策变化,如出口管制、制裁和双边贸易协议,以寻找地缘政治风险的迹象,这不仅存在于美中之间,也存在于更广泛的范围内。一种方法是与专家合作,或建立专注于地缘政治和监管合规的顾问团队,以便在潜在干扰发生前做好准备。他们还可以投资情景规划,以评估这些风险(例如,TikTok禁令、半导体限制等)如何影响供应链、市场准入和增长机会。
其次,多元化至关重要。在地缘政治风险高企的当下,过度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的关键技术和资源,无疑是将自身置于脆弱境地。只有通过在多个地区布局供应商,才能有效降低因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风险暴露,同时积极与盟友或邻国开展合作,方能切实增强自身的抗风险韧性。
第三,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塑造自身所处的环境,通过与政府的紧密协作,推动地缘政治与技术环境朝着符合企业自身目标的方向发展。企业领导者可以深度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与政府携手,共同打造兼顾行业需求的贸易政策框架。此外,他们还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企业在人才获取和市场准入方面保持竞争力和灵活性。
TikTok案例说明了技术创新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企业来说,这既是必须应对的挑战,更是引领变革的机遇。通过洞察形势的动态变化,增强自身的韧性,并构建战略联盟,企业领导者能够助力塑造一个既能借助技术实现增长,又不损害稳定性的未来。
“封闭”互联网的新时代
在过去几十年中,互联网以其非凡的开放性为特征,推动了跨境商业、通信和创新的蓬勃发展。此前,美国及多数西方国家对外国科技公司一直较为宽松,允许其与本国居民互动且基本不受监管。与此同时,美国的科技公司则借助开放的互联网,将业务拓展至其他国家,并在许多情况下主导了当地的互联网服务。
然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极端开放性以及这种开放性的持久性,显得颇为令人意外。企业天然有动机通过设置壁垒来使互联网变得更加封闭,从而实现盈利并巩固自身优势,比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线(AOL)的“封闭式生态系统”,以及如今苹果iOS应用商店的封闭模式。
全球各地的企业领导者现在必须面对互联网可能随时变得更加封闭的可能性。在过去几周中,美国在对字节跳动和TikTok的审议中提供了一个典型例子。尽管相关立法几个月前就已通过,但如今我们似乎仍无法确定结果会如何。
然而,无论TikTok的最终命运如何,更重要的是这一时刻意味着什么——它预示着未来数字化格局的变化,以及企业领导者应如何适应:
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法规。从全球范围来看,包括美国的长期盟友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限制对外国互联网服务的访问,并加强对国内互联网服务的监管。TikTok的最终命运将揭示这一趋势可能如何发展。对主要互联网服务实施大规模关闭或禁令,为各国政府(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未来可能多快地移除或限制外国技术设定了先例。管理者必须密切关注所有关键市场的立法和监管动态,并为关键平台可能突然被禁止做好应急准备。
与此同时,本地合规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全球公司经常面临来自不同国家的相互矛盾的规则,包括审查政策、要求本地存储数据以及当地当局对用户数据的请求。领导者必须准备好应对本地要求的全球战略,在其运营的每个司法管辖区中明确数据治理、隐私和法律合规的明确协议。
依赖数字“守门人”。由于少数美国平台公司——如苹果、谷歌、亚马逊和微软——对互联网上的分发拥有相当大的控制权,它们可以迅速成为互联网新法规的执行者,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其他地方。
媒体通常将针对TikTok的立法描述为禁止该应用或要求其剥离资产,这当然是该法案最直接的结果。然而,关键在于,该法律通过对向用户提供不合规TikTok服务的美国公司(例如应用商店,像苹果iOS应用商店、谷歌应用商店,以及云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如甲骨文云)处以高额罚款(每用户5000美元),来实现其目标。通过针对这些关键的“守门人”,美国政府实际上在调控(或者从某种角度看,是在审查)其境内设备上可访问的内容。其他国家也可以——并且常常——利用这些公司来构建一个更加封闭、受国内管控的互联网环境。
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仅仅关注政府法规已不再足够;它们还必须密切关注主要互联网平台的政策变化和压力。随着这些“守门人”成为事实上的地方法律执行者,严重依赖单一平台获取用户、收入或知名度的公司需要使其分发渠道多样化。通过开发多种途径来接触用户——无论是不同的应用商店、云提供商还是直接互动——组织可以在面对突然的监管变化时保持韧性。
互联网治理的新要求
在过去大约30年的商业互联网发展历程中,可访问性一直是核心特征。人们几乎想当然地认为用户能够体验到同一个全球性、开放互通的互联网;最初的想法是,用户应该能够从世界任何地方访问运行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上的任何服务或应用。然而,这一情况并非如此。
美国政府目前关于是否继续实施TikTok禁令的反复无常,是这一趋势的最新例证。然而,这种行动的影响远不止TikTok本身。它可能会对全球开放互联网产生重大影响。
互联网是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基于去中心化的架构运行。它没有统一的控制中心,也不受物理边界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这种架构带来了诸多益处,包括增强网络的韧性,以及让人们能够在全球任何地方相互交流和获取服务。在开放的互联网上,没有任何一个实体有权决定可以存在哪些内容。然而,这种开放的互联网愿景并非不可动摇,全球大国一直在试图对其施加新的限制。
从早期开始,美国就倡导开放模式。它是第一个将互联网自由纳入其外交政策的国家。美国政府与其他政府于2022年共同签署了《互联网未来宣言》。在该宣言中,美国承诺(除其他事项外)避免“降低国内互联网接入能力,无论是全部还是部分”,以及“不阻止或降低对合法内容的访问”。这种理念推动了美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
然而,禁止TikTok看起来将是一种双重标准——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意想不到的地缘政治后果。
禁令最直接的影响是,它将为其他国家采取类似措施提供借口。这可能涉及像维基百科这样的服务,这些服务对于边缘群体以及整体公民参与至关重要。其他国家的逻辑将是:如果美国可以这样做,为什么我们不能?
一个封闭的、非全球化的互联网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互联网。它是一个与地理边界相对应的空间,这意味着公司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因为它们无法实现规模扩张。一个支离破碎的互联网将扰乱贸易和商业活动,以及全球供应链。
打破互联网的全球性和开放性将破坏企业所依赖的重要价值链。如今,公司可以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几乎位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即使是规模最小的公司,也可以凭借开放的互联网提供世界级的服务。几乎任何公司都可以依赖冗余的基础设施,使其能够抵御任何灾难——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这些是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标志性特征。
禁止TikTok可能是一种简单的权宜之计,或许能在短期内赢得一些政治上的支持。但从长远来看,它只会对全球开放互通的互联网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TikTok
托马斯·斯塔克波尔(Thomas Stackpole)| 文 Kimi | 译 周强 | 编校